一、化學成分的檢驗;二、力學性能檢驗;三、鋁鑄件幾何尺寸的檢驗可按檢驗批量抽檢或按GB2828、GB2829的規定進行,檢驗結果應符合本標準3.3的規定;四、鋁合金鑄件表面質量的出廠檢驗應逐件檢查,檢驗結果應符合本標準的規定;五、鋁合金鑄件需噴丸、噴沙加工的表面按GB/T6060.5的規定執行。六、鋁合金鑄件表面粗糙度按GB/T6060.1的規定執行。七、鋁合金鑄件內部質量的試驗方法及檢驗規則可以包括:X射線照片、無損探傷試驗、金相圖片和鋁鑄件剖面等,其檢驗結果應符合本標準3.4.6的規定。八、鋁合金鑄件需拋光加工的表面按GB/T6060.4的規定執行。九、其它試驗方法及檢驗規則按GB/T15114的規定執行。
ZL101合金鋁,具有較好的氣密性,流動性和抗熱裂性,有中等的力學性能,焊接性能和耐腐蝕性能,成分簡單,容易鑄造,適合于各種鑄造方法。ZL101合金已被用于承受中等負荷的復雜零件,如飛機零件,儀器,儀器殼體,發動機零件,汽車及船舶零件,氣缸體,泵體,剎車鼓和電氣零件等。此外以ZL101合金為基礎嚴格控制雜質含量,并通過改進鑄造技術而得到的具有 高的力學性能的ZL101A合金,已被用于鑄造各種殼體零件,飛機的泵體,汽車變速箱,燃油箱的彎管,汽車配件及其他承受載荷的零件。
傳統壓鑄工藝主要由四個步驟組成,這四個步驟包括模具準備、填充、注射以及落砂,它們也是各種改良版壓鑄工藝的基礎。在準備過程中需要向模腔內噴上潤滑劑,潤滑劑除了可以幫助控制模具的溫度之外還可以有助于鑄件脫模。然后就可以關閉模具,用高壓將熔融金屬注射進模具內,這個壓力范圍大約在10到175兆帕之間。當熔融金屬填充完畢后,壓力就會一直保持直到鑄件凝固。然后推桿就會推出所有的鑄件,由于一個模具內可能會有多個模腔,所以每次鑄造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多個鑄件。落紗的過程則需要分離殘渣,包括造模口、流道、澆口以及飛邊。這個過程通常是通過一個特別的修整模具擠壓鑄件來完成的。其它的落紗方法包括鋸和打磨。如果澆口比較易碎,可以直接摔打鑄件,這樣可以節省人力。多余的造模口可以在熔化后重復使用。通常的產量大約為67%。
武漢超音速電弧噴涂壓鑄作為一一種特殊鑄造方法,與其他鑄造方法相比,其基本的特征是將液態金屬以高速高壓對模具進行填充充型,但是,由于壓鑄方法固有的充型造成的噴射以及金屬模具快速冷卻和高的生產效率對模具的損害,使附件超音速電弧噴涂壓鑄件不可避免的產生很多缺陷,一些缺陷是與壓鑄方法與之俱來的,一些則是可以避免的,一些缺陷不會影響壓鑄件的性能,所以不會造成鑄件廢品,而另外一些缺陷則可能會影響鑄件的性能而成為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是提高企業競爭能力的重要支柱,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條件,因此,提高壓鑄件質量,無論對于壓鑄企業的經濟利益,還是減少資源浪費的社會效益,都是非常有利的。
連鑄連鍛工藝的本質,就是在用一臺設備上,在同一套模具內,其鑄造充型與鍛造連續完成。 連鑄連鍛工藝并不是一種新的工藝,它的原理有很長的歷史了。 典型、 簡單的連鑄連鍛工藝,就是我們熟悉的液態模鍛(熔湯鍛造)工藝。而壓鑄模鍛工藝,形象地說則是一種用自動化程度 高專用設備,生產出結構與普通壓鑄件一樣復雜的液態模鍛件。正因為如此,壓鑄模鍛件與普通壓鑄件在外觀上我們不易分別出來。 與連鑄連鍛工藝生產出來的毛坯質量相近的,是“先鑄后鍛”工藝。先鑄后鍛工藝我們很常見:毛坯生產共需兩套模具,一套用于手工普通金屬模鑄造,另一套則用于使用摩擦沖床或液壓機完成的精鍛。 壓鑄模鍛工藝是近年來才在 上興起的工藝,由于受zhuanli技術的限制,該工藝在我國還不多見。我國現已生產出包括跑車鍛壓活塞、小缸體、 運動摩托車車架(6061材料)、小輪轂在內的各種毛坯。
退火處理:壓鑄件加熱到通常在300℃上下,保溫一段時間后,隨爐冷卻到室溫的工藝稱為退火。退火的時候,固溶體會出現分解,相質點出現聚集,能夠去除鑄件的內應力,讓鑄件的尺寸保持穩定,避免變形,增強鑄件的塑性。固溶處理:將鑄件加熱到差不多在共晶體的熔點,然后在這樣的溫度下持續久一點,然后迅速冷卻,讓強化組元能夠好地溶解,保存這個高溫狀態一直到室溫,這一工序就叫做固溶處理。固溶處理能夠增強鑄件的強度和塑性,提高合金的抗腐蝕能力。固溶處理的作用通常和固溶處理溫度、固溶處理保溫時間、冷卻速度三個方面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