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準面選擇要素,壓型型腔尺寸檢查、鑄件劃線、機械加工都需要確定基準面。鑄件上的外圓、平面、內孔和端面都可以作為基準面。合適的基準面一般由設計、加工和鑄造三方面共同商定。選擇基準面時一般應考慮下述各點:(1)熔模鑄件基準面一般選擇非加工面,若選擇加工面時,是加工余量較少的面。(2)基準面應選擇與待加工面之間有精度要求的面,并盡量使零件的設計基準和加工工藝基準重合。(3)基準面的數目應約束六個自由度,故一般選擇三個基面(回轉體零件選擇二個基面),并力求劃線與加工為同一基面。
鋁合金鑄件的性能特點:1、鋁鑄件的設計與塑膠件的設計比較相似,塑膠件的一些設計常規也適用于鋁鑄件。2、對于鋁合金,模具所受溫度和壓力比塑膠的大很多,對設計的正確性要求特嚴。即使很好的模具材料,一旦有焊接,模具就幾乎無壽命可言。鋅合金跟塑膠差不多,模具壽命較好。3、不能有凹的尖角,避免模具崩角。4、鋁鑄件的精度雖然比較高,但比塑膠差,而且拔模力比塑膠大,通常結構不能太復雜, 時應將復雜的零件分解成兩件或多件。5、鋁合金的螺孔通常模具只做錐坑,采用后加工。對于要求嚴的配合部位通常留0.3mm的后加工量。6、鋁壓鑄易產生氣孔,在外觀上需加以考慮。鋁鑄件(含硅)表面做陽極氧化很難的,一般時間稍長回出現黑色。鋁鑄件不能做陽極氧化,可用噴油或噴塑。常用的合金鋁6061、7075,鑄鋁A356著色效果都不錯的。
杭州金屬噴漆壓鑄件壁厚度(通常稱壁厚)是壓鑄工藝中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因素,壁厚與整個工藝規范有著密切關系,如填充時間的計算、內澆口速度的選擇、凝固時間的計算、模具溫度梯度的分析、壓力(終比壓)的作用、留模時間的長短、鑄件頂出溫度的高低及操作效率;a、零件壁厚偏厚會使金屬噴漆廠家壓鑄件的力學性能明顯下降,薄壁鑄件致密性好,相對提高了鑄件強度及耐壓性;b、鑄件壁厚不能太薄,太薄會造成鋁液填充不良,成型困難,使鋁合金熔接不好,鑄件表面易產生冷隔等缺陷,并給壓鑄工藝帶來困難;壓鑄件隨壁厚的增加,其內部氣孔、縮孔等缺陷增加,故在保證鑄件有足夠強度和剛度的前提下,應盡量減小鑄件壁厚并保持截面的厚薄均勻一致,為了避免縮松等缺陷,對鑄件的厚壁處應減厚(減料),增加筋;對于大面積的平板類厚壁鑄件,設置筋以減少鑄件壁厚;根據壓鑄件的表面積,鋁合金壓鑄件的合理壁厚如下:壓鑄件表面積/mm2壁厚S/mm≤251.0~3.0>25~1001.5~4.5>100~4002.5~5.0>4003.5~6.0。
鋁鑄件欠鑄形成原因:(1)鋁液流動性不強,液中含氣量高,氧化皮較多。(2)澆鑄系統不良原因。內澆口截面太小。(3)排氣條件不良原因。排氣不暢,涂料過多,模溫過高導致型腔內氣壓高使氣體 不易排出。
傳統壓鑄工藝主要由四個步驟組成,這四個步驟包括模具準備、填充、注射以及落砂,它們也是各種改良版壓鑄工藝的基礎。在準備過程中需要向模腔內噴上潤滑劑,潤滑劑除了可以幫助控制模具的溫度之外還可以有助于鑄件脫模。然后就可以關閉模具,用高壓將熔融金屬注射進模具內,這個壓力范圍大約在10到175兆帕之間。當熔融金屬填充完畢后,壓力就會一直保持直到鑄件凝固。然后推桿就會推出所有的鑄件,由于一個模具內可能會有多個模腔,所以每次鑄造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多個鑄件。落紗的過程則需要分離殘渣,包括造模口、流道、澆口以及飛邊。這個過程通常是通過一個特別的修整模具擠壓鑄件來完成的。其它的落紗方法包括鋸和打磨。如果澆口比較易碎,可以直接摔打鑄件,這樣可以節省人力。多余的造模口可以在熔化后重復使用。通常的產量大約為67%。
鋁合金鑄件產品已應用于上千個工程項目中,因其專業的生產隊伍、工藝先進,質量精良、標準化、互換性好、便于安裝、價格實惠、售后服務好等深受用戶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