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準面選擇要素,壓型型腔尺寸檢查、鑄件劃線、機械加工都需要確定基準面。鑄件上的外圓、平面、內孔和端面都可以作為基準面。合適的基準面一般由設計、加工和鑄造三方面共同商定。選擇基準面時一般應考慮下述各點:(1)熔模鑄件基準面一般選擇非加工面,若選擇加工面時,是加工余量較少的面。(2)基準面應選擇與待加工面之間有精度要求的面,并盡量使零件的設計基準和加工工藝基準重合。(3)基準面的數目應約束六個自由度,故一般選擇三個基面(回轉體零件選擇二個基面),并力求劃線與加工為同一基面。
壓鑄件質量包括外觀質量、內在質量和使用質量,外觀質量是指鑄件表面的粗糙度、表面質量、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質量偏差等;內在質量是指鑄件的化學成分、物理和力學性能、金相組織以及在鑄件內部存在的孔涮、夾雜物和裂紋等;使用質量是指鑄件能滿足各種使用要求和工作性能,如耐磨性、耐蝕性、和切削性、焊接性等。
1)增大合金液的冷卻速度,如盡可能采用冷鐵、激冷砂乃至金屬型模;2)降低鋁液中的氫含量及氧化鋁夾雜,如提高液態鋁的熔化質量,設置陶瓷過濾網,或增渦直接吊出作澆包用;3)鋁壓鑄件將熔化溫度控制在750℃以下,并采用盡可能低的澆注溫度;4)將鋁液的變質劑由易產生針孔缺陷的鈉鹽變成銻、啼等長效變質劑;5)在化學成分滿足ZLlolA型合金技術要求的條件下,盡量降低鎂含量,適當提高硅含量;6)選擇含氣和夾雜少、冶金質量高的鋁錠及其它原材料,回爐料(指廢鑄件)的加入量也應嚴格控制在15%以下;7)降低樹脂砂型芯和涂料的發氣量,如嚴格將樹脂的加入量控制在1.0腸以下,再生砂添加一定比例的新砂等;8)嚴格控制涂料烘烤溫度,水基涂料的烘烤溫度由150~1800C提高到180~200℃,烘烤時間不短于h2。烘干后,置放h8以上的型芯應重新烘干;9)采取如底注式、大澆口盆、開放式澆注系統等各種鑄造工藝措施,確保金屬液平穩充型;10)保證壓鑄件和砂芯排氣暢通,如設置出氣冒口,盡量將暗冒口改成明冒口、扎出氣孔等。
對于鋁鑄件多種化學浸涂法都可用來獲得裝飾性的耐蝕涂層。鋁鑄件能進一步涂漆,也能不涂漆。要求具有耐磨性時,單用化學處理是不夠的,但可作為涂漆前的預處理。表面上多余的化學溶液可用清水沖洗掉,然后布擦干或用自然干燥。如果鋁鑄件還要涂漆,就要盡快完成并盡可能不沾污鋁鑄件。采用合適的底漆時,鋁鑄件也可以象其它材料一樣很容易地上琺瑯、涂漆和噴清漆。鋁鑄件表面的載化物薄膜有耐蝕作用,所以在許多用途中,都不需要進一步處理。一些機械方法,舉個例子說,把鋁鑄件與所選定的磨料及拋光劑裝在滾筒中進行滾磨,就能獲得好的光潔表面。拋光可使鑄件表面光潔并具有反射能力,但是效果在 程度上取決于合金類型及鑄件鋁的硬度。噴丸能獲得無澤表面,使用鋼絲刷則獲得平整的無澤表面。電鍍、涂漆及陽極處理等一些處理方法可以改善防蝕能力,并使零件外表美觀。
退火處理:壓鑄件加熱到通常在300℃上下,保溫一段時間后,隨爐冷卻到室溫的工藝稱為退火。退火的時候,固溶體會出現分解,相質點出現聚集,能夠去除鑄件的內應力,讓鑄件的尺寸保持穩定,避免變形,增強鑄件的塑性。固溶處理:將鑄件加熱到差不多在共晶體的熔點,然后在這樣的溫度下持續久一點,然后迅速冷卻,讓強化組元能夠好地溶解,保存這個高溫狀態一直到室溫,這一工序就叫做固溶處理。固溶處理能夠增強鑄件的強度和塑性,提高合金的抗腐蝕能力。固溶處理的作用通常和固溶處理溫度、固溶處理保溫時間、冷卻速度三個方面有關。
鋁鑄件欠鑄形成原因:(1)廣東超音速火焰噴涂鋁液流動性不強,液中含氣量高,氧化皮較多。(2)澆鑄系統不良原因。內澆口截面太小。(3)專業超音速火焰噴涂排氣條件不良原因。排氣不暢,涂料過多,模溫過高導致型腔內氣壓高使氣體 不易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