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鑄件壁厚度(通常稱壁厚)是壓鑄工藝中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因素,壁厚與整個工藝規范有著密切關系,如填充時間的計算、內澆口速度的選擇、凝固時間的計算、模具溫度梯度的分析、壓力(終比壓)的作用、留模時間的長短、鑄件頂出溫度的高低及操作效率;a、零件壁厚偏厚會使壓鑄件的力學性能明顯下降,薄壁鑄件致密性好,相對提高了鑄件強度及耐壓性;b、鑄件壁厚不能太薄,太薄會造成鋁液填充不良,成型困難,使鋁合金熔接不好,鑄件表面易產生冷隔等缺陷,并給壓鑄工藝帶來困難;壓鑄件隨壁厚的增加,其內部氣孔、縮孔等缺陷增加,故在保證鑄件有足夠強度和剛度的前提下,應盡量減小鑄件壁厚并保持截面的厚薄均勻一致,為了避免縮松等缺陷,對鑄件的厚壁處應減厚(減料),增加筋;對于大面積的平板類厚壁鑄件,設置筋以減少鑄件壁厚;根據壓鑄件的表面積,鋁合金壓鑄件的合理壁厚如下:壓鑄件表面積/mm2壁厚S/mm≤251.0~3.0>25~1001.5~4.5>100~4002.5~5.0>4003.5~6.0。
鋁鑄件裂紋的產生原因:1、鑄件結構設計不合理,有尖角,壁的厚薄變化過于懸殊。如在這種情況下產生裂痕的應改進鑄件結構設計,避免尖角,壁厚力求均勻,圓滑過渡。2、砂型退讓性不良也會產生裂紋。應采取增大砂型退讓性的措施。3、鑄型局部過熱會導致裂紋 ,應保證鑄件各部分同時凝固或順序凝固,改進澆注系統設計。4、澆注溫度過高也會產生裂紋,應適當降低澆注溫度。5、自鑄型中取出鑄件過早會鑄件變形時采用熱校正法應控制鑄型冷卻出型時間。6、熱處理過熱,冷卻速度過激后產生裂紋,鑄件變形時采用熱校正法。正確控制熱處理溫度,降低淬火冷卻速度。
ZL102合金鋁,具有的抗熱裂性和很好的氣密性,以及很好的流動性。但是不能熱處理強化,抗拉強度低,適于澆鑄大的薄壁復雜零件,主要適合于壓鑄,一般壓鑄鋁件用的多。該累合金主要被用于承受低負荷形狀度砸的薄壁鑄件,如各種儀表殼體,汽車機匣,牙科設備,活塞等。 ZL104合金鋁,具有良好的氣密性,流動性和抗熱裂性。強度高,耐腐蝕性,焊接性和切削加工性都良好。但耐熱強度低,易產生細小的氣孔,鑄造工藝復雜。因此其主要被用于制造承受高負荷的大尺寸的砂型金屬型鑄件,如傳動機匣,汽缸體,汽缸蓋閥門,帶輪,蓋板工具箱等飛機,船舶和汽車零件。
1、所有原材料及熔煉用工具都要仔細 表面的銹跡、油污及熔渣等,中間合金和回爐料的質量也要控制好,質 差的回爐料如碎金屬屑、澆冒口不宜大 使用。金屬原材料、變質劑、精煉劑,澆包和攪拌勺等在使用前都應烘干,而柑鍋則應預熱至暗紅色方可加入熔料。通常在金屬表面除了凝聚水外,還有與金屬氧化膜作用形成的結晶水,在200—300℃ 低溫烘烤只能去除部分凝聚水和熔解水,只有在500℃ 以上才能較容易除去大部分結晶水。2、操作中應盡量縮短熔煉時間,減少鋁合金的吸氣量。熔煉溫度不宜過高,溫度越高,吸氣量越大,一般不超過800℃ ,熔煉過程要有測溫裝置控制。另外,還要控制變質時間,變質時間越長,變質溫度越高,氧化與吸氣越嚴重。
壓鑄是一種方法,需要通過設計利用高壓把熔融狀態下的金屬液體推射進入模具型腔。通常使用的鋅等有色金屬包括銅,鉛,鎂,錫等材料進行制作并進行鋁鑄件的壓鑄。這個過程是 適合于大規模生產的中小型零件的生產要求。這個過程是非常方便,從而成為廣泛使用的鋅金屬加工業務的鑄造方法。生產鋁鑄件鋁鑄件過程中,需要一個不同的形狀,從 簡單的到復雜的設計均是合適的。鑄造跟其他的過程相比是比較適當的。對鋅的寬度測量部分混合料的生產,這項技術已創建的鋁鑄件光滑的表面以及良好的尺寸精度和識別。鋁鑄件壁厚比砂型鑄造和金屬性鑄造 薄。鋁鑄件講述,通過這一制作工藝,螺紋刀片,加熱元件和高強度軸承表面可設定相關的設計系數。這種技術還有效減少或消除了進行二次操作的 。鋁鑄件壓鑄過程中展現的另一個特征是它具有生產速度快,高抗拉強度的優勢。
遵義氟碳噴涂壓鑄件質量包括外觀質量、內在質量和使用質量,外觀質量是指鑄件表面的粗糙度、表面質量、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質量偏差等;內在質量是指鑄件的化學成分、物理和力學性能、金相組織以及在鑄件內部存在的孔涮、夾雜物和裂紋等;使用質量是指周邊氟碳噴涂鑄件能滿足各種使用要求和工作性能,如耐磨性、耐蝕性、和切削性、焊接性等。